据说这是世界上最牛的家庭资产配置!(值得收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9 23:10:18  阅读:3109+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张曼玉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图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这四个账户作用不同,所以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各不相同。

  只有拥有这四个账户,并且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才能保证家庭资产长期、持续、稳健的增长。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专门提供有关信用评级、风险评估管理、指数编制、投资分析研究、资料处理和价值评估等重要资讯。标准普尔曾调研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从而得到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此图被公认为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方式。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解析

  第一个账户是日常开销账户,也就是要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10%,为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

  一般放在活期储蓄的银行卡中。这个账户保障家庭的短期开销,日常生活,买衣服、美容、旅游等都应该从这个账户中支出。这个账户您肯定有的,但是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占比过高,很多时候也正是因为这个账户花销过多,而没有钱准备其他账户。

  要点:短期消费,3—6个月的生活费。一般放在银行活期存款,货币基金中。

  第二个账户是杠杆账户,也就是保命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为的是以小博大。专门解决突发的大额开支。

  这个账户保障突发的大额开销,一定要专款专用,保障在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时,有足够的钱来保命。这个账户主要是意外伤害和重疾保险,因为只有保险才能以小搏大,200元换10万,平时不占用太多钱,用时又有大笔的钱。

  这个账户平时看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刻,只有它才能保障您不会为了急用钱卖车卖房,股票低价套现,到处借钱。如果没有这个账户,您的家庭资产就随时面临风险,所以叫保命的钱。您有这个账户吗?

  要点:意外重疾保障。专款专用,解决家庭突发的大开支

  第三个账户是投资收益账户,也就是生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30%,为家庭创造收益。

  用有风险的投资创造高回报。这个账户为家庭创造高收益,往往是通过您的智慧,用您最擅长的方式为家庭赚钱,包括您的投资的股票、基金、房产、企业等。

  这个账户您肯定有的,相信以您的智慧收益也很高。这个账户关键在于合理的占比,也就是要赚得起也要亏得起,无论盈亏对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击,这样您才能从容的抉择。

  要点:重在收益。这个账户最大的问题是偏向性,很多家庭买股票第一年占比30%,股票、基金、房产等。投资≠理财,看到见收益就看得见风险结果赚了很多钱,第二年就用90%的钱去买股票了。

  第四个账户是长期收益账户,也就是保本升值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40%,为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给子女的钱等。一定要用,并需要提前准备的钱。

  这个账户为保本升值的钱,一定要保证本金不能有任何损失,并要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所以收益不一定高,但却是长期稳定的。

  这个账户最重要的是专属:

  1)不能随意取出使用。养老金说是要存,但是经常被买车或者装修用掉了。

  2)每年或每月有固定的钱进入这个账户,才能积少成多,不然就随手花掉了。

  3)要受法律保护,要和企业资产相隔离,不用于抵债。我们常听到很多人年轻时如何如何风光,老了却身无分文穷困潦倒,就是因为没有这个账户。

  要点:保本升值,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持续成长。以债券、信托、分红险的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等。

  这四个账户就像桌子的四条腿,少了任何一个就随时有倒下的危险。

  当我们发现我们没有钱准备保命的钱或者养老的钱,这就说明我们家庭资产配置是不平衡的、不科学的。这个时候您就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花的钱花的太多了,消耗钱的速度大于赚钱的速度呢?或者是你将你的资产过多地投入了股市、投入了房产呢?

  所以一定要及时准备您看您现在还缺少哪个账户,或者说你最想赶快准备哪个账户?

  【延伸】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如何进行家庭资产配置?

  来源:芊芊来了(ID: cailailini)

  关于家庭资产的配置,一直以来我们都有听过“4321”定律,所谓4321定律,指的是:把家庭收入的40%用于投资、30%用于生活开销、20%用于储蓄备用、10%用来配置保险。

  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比例,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

  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刚开始平均工资只有3500块,那么30%就是只有1000块钱左右,而房租费用,即使和别人合租,至少也得有600块吧,不可能只剩下400块用来吃喝拉撒。这显然不符合现实,那么这时候,他们可能就得需要把投资和生活开销的比例放在一起,变成721组合。

  而对于中产阶级而言,他们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资产,而且收入到达一定的层次之后,他们该吃多少还是多少,也就是说生活开销也一般是有个上限值的,到达一定程度,就变成了一个略微浮动的固定值,年收入100万的总经理,不太可能说把30万用在吃上,这时候,他反而可以把生活开销结余下来的资金,放到投资中。

  举这两个例子,并不是为了告诉大家,资产配置的4321原则是个伪命题,而是想说,资产配置没有标准答案,凡事不可死脑筋,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至少这是一个参考。

  芊芊的想法是,资产配置,跟每个家庭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投资产品的管控能力有莫大的关系。这里芊芊根据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做了一个测算,供大家参考:

  说明:

  对于高风险投资者,我给出的网贷投资收益率为10%,高过稳健投资者的8%。其他产品的收益率设定是一致的。由图表可以看出,这三者的投资风格一目了然。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虽然我很痛心,但是没办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承受能力,有的人只求在保住本金的基础上,小小的升值即可,因为他们的风险偏好太低,所带来的收益也显而易见的无法跑赢通胀。

  对于高风险投资者而言,上述组合的收益率,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预期,但其实为了均衡他们的风险,我才给出这样的方案,毕竟风险太高,一旦损失,都是伤及老本的。

  有人说混合型基金也属于高风险投资产品,芊芊不太认同,在所有的基金产品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混合基,因为它退可攻,进可守,算是最适合稳健型投资者的必备产品。

  对了,上述产品中的第二项,除了股票、股基还有指数基,忘记写上,网友自行脑补啦。

  至于高风险投资产品中的美元,谈谈为什么被我放了进去。就目前市场环境下,很多人都在担心人民币贬值,就连我从来不关心理财的室友都在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人民币贬值,是不是就说明她本来4000块的工资,只有2000块的购买力了,这夸张手法。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你不出国,又不海淘的话,基本不太会用到货币兑换,人民币贬值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并不算太大,因为我们都在国内,买的也都是人民币计价商品呀。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的。比如,为什么国家之前一直放任房价高涨,而默不作声,因为美联储一直存在加息预期,再加上国内资产慌,资本本来就很想外流,而外流必然对我国各个产业存在着不利的影响,伴随着信贷政策的宽松,地方财政吃紧,股市低迷,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房地产不涨,简直没天理。

  而房价高涨必然也会吸引到这些闲置的资金,国庆期间搞个紧急限购,关门打狗,把资金锁死在高位上,而且房产交易本来就流动性较差,一旦预期转向,套现便是难上加难,也算是国家为保住汇率做出的牺牲吧。

  那么未来人民币是否还会继续贬值,我们是否需要配置一些美元资产,想获取美元升值的好处,又该如何投资?

  个人认为,未来人民币依然会贬值,至于贬值的区间有多大,就见仁见智了,所以对于高风险偏好者,可以少量配置一部分美元资产。因为,很多基金定投的回报率大概率可以覆盖这部分贬值损失。

  下面来说说,如何投资美元:

  一是我们可以直接兑换美元,在各大银行的外汇界面,目前购汇已经达到6.74+了。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在结汇的时候,现汇和现钞的汇率有所差别。现钞的汇率不如现汇的好。选择的时候要注意。

  据了解,中国银行这个功能最好,毕竟人家的老本行,手续费和赎回时间也是需要考虑的。

  二是我们可以投资B股,这个也是我最近才从姐妹们那里了解到的,B股账户需要咨询券商开通,目前上证B股是外币标价,上证的股票是美元结算,深圳的股票是港币结算;现在B股因为市场冷清,同一份资产和A股有着很大的折价空间,未来国家不会放着这部分市场不管的,收益率向好,届时回报率不容小觑。

  三是今年出尽风头的QDII,按照QDII的相关规定,以人民币投资QDII产品的投资者,其人民币必须兑换成美元来参与。到期之后,美元的投资本金和收益最终是要结汇成人民币的,所以如果人民币未来真的贬值的话,最后我们不仅可以获得本身产品的收益,还可以获得美元升值的收益,当然如果这个预期失算了,那么我们的收益率将会被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给抵消掉一部分。

  基金方面,大家可以自己选几个作为备选。此外,货币基金里的钱因为流动性很好,可以经常一些网站,经常有货币基金加息活动,可以考虑投资一下,增加自己的收益。

  国债的话,推荐电子式国债,可以直接网银上购买,比凭证式的更方便一些,凭证式为单利,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而电子式国债每年付息,相当于是年复利。国债的利率相对于银行存款来说是较高的,但是流动性也很差,不过保守型投资者因为不愿意承担风险,倒是可以考虑投资。

  就是这些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吧。

  来源:CPBCLUB、财经视界(ID:caijingshijie)、香港保险视角(ID:hkbxsj)、芊芊来了(ID: cailailini)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