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一带一路”主旨演讲为何收获27次掌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9 11:15:46  阅读:2832+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汪涵

  原标题:解读丨习近平“一带一路”主旨演讲为何收获27次掌声?

  今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演讲全文点这里《“一带一路”要建成一条什么路?》)

  在习主席演讲过程中,根据粗略统计,全场响起了27次掌声。

  27次掌声——给成果 给目标 给未来

  27次掌声主要出现在以下三部分:

  梳理过去共识和一些早期收获时,比如讲到各方通过政策对接,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为有关国家创造18万个就业岗位的时候,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掌声比较密集。

  习主席讲到“一带一路”未来要建成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时,收获了无数掌声。

  中国未来怎么办?比如讲到中国将继续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投入,包括资金上、保障机制上的支持以及如何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机会,也获得不少掌声。

  掌声背后反映出世界对中国有何期待?习主席的讲话对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来看专家解读。

  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何亚非:中国为新的全球化提供指导思想

  习主席的讲话,从现实、历史两个维度给出了中国对今后世界发展方向的看法,特别是对全球治理观念提出了创新的看法。“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就是中国为新的全球化给出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针对全球治理有一系列新的思想——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到中国更加重视多边主义、支持G20成为全球治理的首要平台,再到提出全球伙伴关系,也就是说大家是伙伴关系而不是相互对抗的军事同盟,以及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今天的讲话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习主席对全球治理的思想已成形,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对今后世界的发展、对全球化下一步怎么走,给出了明晰的答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弘扬丝路精神走和平共赢之路

  习主席的讲话,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带领我们走了一次纵贯2000多年穿越时空隧道的旅程。回到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办?习主席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思想,首先就是要弘扬丝路精神。

  什么是丝路精神?2000多年来,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中外交往的丝路精神,习主席把它提炼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今天,这样的精神会更加闪光。

  习主席为今后“丝绸之路”的发展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比如,它必须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他讲到和平之路时,收获了好多次掌声。因为过去都是“零和博弈”“你输我赢”,但是现在我们要强调的是“和平、合作、共赢”。两种观念思想的对比,更加映衬出“丝绸之路”的内涵之所在。

△习近平同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代表们合影

  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一带一路”给我们的观感,就是一个“实”字

  习主席的讲话回答了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回答了今年1月在达沃斯论坛他自己做出的一个深刻发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习主席今天的讲话不仅回答了“一带一路”要怎么办,某种意义上讲,他给大家提出的一些理念和启发是基于推动全球治理怎么办的。这个回答不仅是理念上的,而且“一带一路”丰富的实践也做了支撑。

  第二,回答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什么这么有凝聚力。习主席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16个字的丝路精神做了系统阐述。这种凝聚力就是从这里来的。

  第三,回答了大家怎么一起努力,把“一带一路”的建设继续推向前进。习主席提出了五条道路的说法——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非常打动人。他也讲到了中国在推进这五条道路成型的过程中,中国会做什么。中国要做的不仅是投入钱,也投入机制,更重要的是投入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形成这种凝聚力的关键。

  习主席的讲话落脚在了文明之路上,大家一起努力携手构建这条文明之路。丝路崭新的文明,如果提升到文明这个高度,它就具有长久的吸引力。

  聆听习主席的讲话,我们不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一带一路”这样的倡议会出现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为什么说它来得正是时候?

  第二,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是中国,是今天的中国?

  第三,为什么“一带一路”能够赢得这么多的同行者?

  第四,为什么大家普遍有这样一个共识——“一带一路”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大家都能从它的前进当中受益?

  中国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开放格局,这个开放格局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这个格局当中,中国从融入变成了推动,甚至带有倡导性的推动。新的开放格局又正好赶上了全球经济面对的三大问题——发展是失衡的、治理是滞后的,新的动力不足。

  “一带一路”在这三个问题上都有针对性的回答。

  世界发展有失衡,那么“一带一路”特别强调弱者,去弥补这种失衡。

  世界的治理,特别是经济治理有点滞后,那么“一带一路”补充完善了现有机制,同时还提供一些创新型的机制。

  世界发展缺少新的动能,那么,这几天围绕论坛我们看到了多少生动的故事,来展现它对新动力的引导。

  这是“一带一路”这四个字背后所蕴藏的凝聚力。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一带一路”给我们的观感,就是实。“实”字包括了理念当中的实事求是,包括“一带一路”构想当中的脱虚向实,包括了具体操作当中的实实在在。这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的实践哲学、行动哲学——咱们一切要干出来。

  “一带一路”不是从课本上摘抄下来,不是在理论的教科书上早就写好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中国人基于自己的治理经验,同时面对世界的难题和大家共同的困惑,提出来的一个命题,并且把它付诸了实践。

  有了这个“实”字,我们所说的“大合唱”就唱起来了。这个大合唱不仅是大家都在发声,而且还分出不同的声部,最后还能够共享这个歌声。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