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东汉墨迹纸领衔兰州市博物馆重新开馆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30 15:09:55  阅读:66+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地处黄河之滨的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不管是代表远古文明的彩陶文明遗址,仍是汉唐古道的丝路要津,都留下了很多珍稀文物。

汹涌新闻得悉,通过六年闭馆晋级改造后的兰州市博物馆于8月26日从头开馆,这是兰州市博物馆自2013年闭馆改造以来初次与观众碰头。协作新开馆,兰州市博物馆还精心规划和提高了根本陈设“大河流韵——兰州前史文物展”。其保藏精品文物包含最早的墨迹纸之一“东汉墨迹纸”和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文“领袖”铜印、宋代老子骑牛造像等。

此次展览的文物亮点之一无疑是最早墨迹纸之一“东汉墨迹纸”,兰州市博物馆展览部主任郑炜今日承受汹涌新闻采访时表明,该纸在造纸史与书法史上都有侧重要位置,“不少外地观众专门为了这一纸而特地赶到兰州,这一黑迹纸是从汉墓出土时是作为铜镜的衬垫之物,共有两件,现在一件在国家博物馆的甘肃文物展展出,另一件则在此次兰州市博物馆展出。”

兰州市博物馆展呈现场 每日甘肃网 图

兰州市博物馆坐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240号白衣寺院内,依原明代白衣寺原址而建,成立于1984年,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近5800平方米,其间展厅4000余平方米,仓库700多平方米。兰州市博物馆保藏文物12633件,其间,国家一级文物53件,二级文物82件,三级文物698件。保藏文物品种完全,精品纷呈,按质地可分为陶、瓷、金属、石、玉、纸质等,其间以马家窑文明为主的彩陶,明清甘肃当地名人书画以及白衣寺塔藏文物较为丰厚,也较有特征。半山彩陶鼓、东汉墨迹纸、明代首饰工艺品均为同类文物中的精品。

兰州市博物馆根本陈设“大河流韵——兰州前史文物展”

据兰州市博物馆供给的材料,兰州市博物馆于2013年开端根本陈设提高改造工程。通过6年的扩建改造,于8月26号正式开馆对外开放,晋级改造后陈设展厅面积添加至3600平方米,比本来添加1000多平方米。提高后的根本陈设“大河流韵——兰州前史文物展”也在同日与观众碰头。据了解,“大河流韵——兰州前史文物展”共分为远古文明——奥秘彩陶、青铜文明——民族融合、汉唐古道——丝路要津、宋元津城——渡头烽烟、明清风味——金城揽胜5个单元,展出保藏文物474件。其间我国已知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马家窑文明马厂类型彩陶鼓、迄今发现最早的墨迹纸之一“东汉墨迹纸”和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文“领袖”铜印等兰州市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也在展陈之列。

兰州市博物馆保藏的迄今发现最早的墨迹纸之一——“东汉墨迹纸” 兰州市博物馆 图

现在可见的东汉墨迹多存在于书籍之上,而留于纸上的极端稀有。关于东汉墨迹纸,兰州市博物馆展览部主任郑炜承受汹涌新闻采访时表明,这一最早墨迹纸之一的“东汉墨迹纸”,不管在造纸史上仍是书法史上都有着极端重要的含义,“从汉墓出土时共有两件,现在一件在国家博物馆的甘肃文物展展出,另一件则在此次兰州市博物馆展出。”

兰州市博物馆方面揭露的材料显现,该纸出土于兰州伏龙坪龙尾山东汉墓。直径17.5厘米,麻纸,发现时纸张均已成圆形,纸质柔软有耐性,边缘少量破损,出土时是作为铜镜的衬垫之物,现保存下来的两块纸正是置于铜镜下方。纸张外表均有少量霉斑和破损,其间一张品相完好,直径17.5厘米,残留墨书约40余字;另一张破损较严峻,直径17.8厘米,残留墨迹约60余字;笔迹均为毛笔书写,书体为隶书,整齐俊美。因为腐蚀严峻,纸的原始形状无从考证,书写的内容已无法完好地释读,但从残留的笔迹剖析,应与其时人们的日子有关,这也阐明纸在其时现已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子傍边,而且极有或许现已开端遍及。东汉墨迹纸的发现,在一起期发现的纸中实属稀有,不只是一件研讨汉代造纸技能与纸的运用的重要佐证,也是我国考古界的一大至宝,一起也为书法艺术的研讨供给了什物材料,国家一级文物。

陶鼓是世界上最陈旧的打击乐器之一,也称为土鼓,《周礼》、《礼记》均有记载。古人用它敲击出昂扬而有节奏的鼓声,为跳舞的人们配乐。陶鼓在远古人类社会中,不只充分了人的精神世界,更是原始巫术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此次展览展出的彩陶鼓归于马家窑文明马厂类型,马家窑彩陶文明因1923年首要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而得名,是继中原地区仰韶文明的彩陶式微今后,将彩陶面向又一新高度的彩陶文明。它呈现于距今58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3000多年的展开,首要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此外,出土于红古区的马家窑类型彩陶瓮,也因其丰厚的富于改变的图画装修,成为展厅里备受重视的“彩陶王”。

贝叶双耳彩陶罐

双勾纹双耳彩陶罐

战国青铜剑 每日甘肃网 图

西夏文“领袖”钢印 每日甘肃网 图

“大河流韵——兰州前史文物展”展出的藏品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件西夏文“领袖”铜印。据史料记载,西夏官印的首要原料有金、银、铜以及铜料镀银四种,但就考古发现来说,大部分为铜印。这些官印据有关专家考证,大多是具有世袭身份和较高位置的族长领袖所运用,他们在西夏政府中或部族中担任领袖、武职或其他的相应官职。

就兰州市博物馆所藏的这枚西夏铜印的类型来说,早在清朝末年的著录里边就可以看到,但却不知道它终究是什么印。直到20世纪初,西夏文字开端被解读,罗振玉父子依据背款上的文字,确认它为西夏官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个西夏学家,叫做黄振华先生,将这个铜印印面上的主文字翻译出来,才确认了是“领袖”二字,从此将这类印通通称为“领袖”印。

兰州市博物馆所藏的西夏“领袖”铜印以篆书来体现,用的是在印章中官印常见的九叠篆文,传世的和出土的西夏文篆书官印以“领袖”二字印最常见。从功能上来讲,西夏文印章同样是学习汉文印章的产品,同样是用来表明身份、位置、权利等级的标志。一般边长在5厘米左右,印章反面的柱钮上刻有表明方向的西夏文“上”字,印背两边阴刻有年款和人名,印文的点画委曲折叠、深沉凝重,有双方;全体布局参照汉印中的“满白法”布局,而且模仿唐宋印中通用的九叠篆法,赋有改变。

宋代老子骑牛造像

该馆的另一重要文物是宋代老子骑牛铜造像,据博物馆供给的材料,该造像通体高58厘米,重10.5千克,老子骑牛造像铜范铸造,由底座、老子骑青牛两部分构成,人与牛范铸法铸造,然后与底座焊接而成。底座呈平面四足长方形,上立一头青牛,体魄健硕,四肢粗短、牛尾天然下垂,牛首前额正中处贴圆环用绳相系于鼻衔环,牛首微向身体左边改变,神态温柔。老子身着斜领宽袖长袍,袍摆天然下垂于足面,衣纹简练流通,右手握与鼻衔环相系之缰绳,腰间系带,长袖半掩双手,左手轻扶于左腿膝关节处,头部向身体左边改变,腹平背直安坐于牛背。老子面庞丰盈,长眉长须、慈眉善目,脑门有皱纹,嘴角略上翘。此件铜造像造型古拙,形状传神,是全国存世不多的道教造像珍品,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明代三彩冥具

在展陈方面,“大河流韵——兰州前史文物展”还采用了数字技能完好、生动、互动地活态化再现文物本体及其前史文明内在,用“全景+虚拟动画+全息展现”的方法介绍保藏精品及兰州出土的珍贵文物,全面展现兰州市重要古代文明和考古研讨成果。

兰州市博物馆馆长董亚莉在承受兰州晨报采访时说,“通过改造提高后的兰州市博物馆,从根本陈设方面来说,整个展馆在保证每个单元文物展品数量的前提下,当令运用影视、多媒体及全息展现手法,声光色的相互协作,以现代的展览手法展现传统的文明,增强展览的欣赏性与趣味性。一起在展览中还使用科技手法制作出了‘伏笔与心思崎岖’,旨在引导观众有兴致的进行下一步的欣赏,淡化传统展览规划中‘展线’概念,使观众有‘不虚此行’的欣赏作用。”

明肃王千字文手卷 兰州市博物保藏

据悉,为推进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宏扬陇上书画艺术,加强博物馆馆际沟通,优化文物资源配置,拓宽协作空间,兰州市博物馆与永登县博物馆、榆中县博物馆、皋兰县博物馆联合举行的《砚池沉香——兰州市四馆保藏清代书画联展》,也于8月26日在兰州市博物馆东展厅展开。此次联展的唐琏、朱克敏、王岱、白延龄、温虚舟、赵冲谷、马文炳等十七位名家105件藏品是在四馆很多书画藏品中精心挑选出的。

兰州市博物馆馆长董亚莉以为,跟着文博工作的展开,在前史长河中被长时间埋藏于地下的兰州文物古迹,得以重放异彩,“兰州市博物馆已成为让人们了解兰州、酷爱兰州的一个对外窗口。抑或咱们换个视点,不把这些陈设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当成独自的物件,而是当成头绪,让一切的头绪交错起来。那么,在这里获取到的常识,再结合新展所杰出的理念和改造,就对兰州这座前史悠久的城市感触愈加丰厚饱满了。”

(本文部分材料归纳自兰州市博物馆及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等相关报导)

本文来历:汹涌新闻 作者: 李梅 责任编辑:全枝_NBJS8928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