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维持中国Aa3主权评级前景稳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8 21:22:32  阅读:2423+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袁文康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2月25日晚消息,知名评级机构穆迪宣布,维持中国的Aa3主权评级不变,评级前景为稳定。在穆迪评级体系中,Aa3为第4高评级。穆迪认为,中国的Aa3评级得到了较高的经济抗压能力和极高的财政稳健性的支持。

  穆迪对中国最新评级报告的摘要如下:

  信用优势

  中国的评级支持因素包括:

  - 经济增长强劲

  - 异常强劲的对外收支状况

  - 政府财力极为雄厚,债务水平适中,并有充裕的财政缓冲空间

  - 高国内储蓄率

  - 务实的改革和开放政策

  信用挑战

  中国的风险和挑战包括:

  - 信贷快速增长,企业债务较高

  - 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

  - 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结构改革

  - 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

  - 地区地缘政治和主权争端

  评级理据

  中国的Aa3评级受到较高的经济抗压能力和极高的财政稳健性所支持。中国的对外收支远强于大部分与其评级相仿的国家,这表现在中国的净国际投资头寸为正值,并且异常庞大,占GDP的20%以上,其背后的支持因素是约4万亿美元的官方外汇储备。资本管制措施有助于保护中国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同时使中国有时间进一步推进金融体系改革。

  政府财政实力极高。为了抵销2009年全球衰退的即时影响,中国推出了特殊的刺激政策。虽然这可能会在未来产生相当规模的或有负债,但若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则其充裕的财政缓冲空间可能足以应付这些或有负债。中国的整体政府债务与大部分评级相仿的国家相比较低,加上外债水平极低,所以政府财政得以免受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所影响。

  中国的结构和政治改革 (特别是自90年代中以来的改革)及2001年加入WTO[微博]提供了大量增长动力。但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已明显放缓,且日益依赖信贷。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领导层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外,2014年10月的四中全会更承诺推动“法治”改革,这将开启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对上述政策声明的解读是: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且对中国主权评级具有正面信用影响,但中国新领导人也意识到过去20年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不断下降,同时导致高级官员腐败和增加了社会矛盾。我们认为,国家领导人也认识到单靠经济增长不足以解决这个10年中国所面临的社会挑战。

  2002年/2003年及2012年/2013年共产党领导层和政府权力按照任期规定先后向第四代和第五代顺利移交,这展现了中国的体制远比早期的动荡时期成熟和稳定。

  中国的人均收入低于其他评级相仿国家,但这一点被经济体系庞大的规模及极高的国民储蓄和家庭储蓄率所抵销。后两个因素亦有助于支持中国的信用基本面。然而,政府认识到家庭收入的快速增长是维持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必要因素。地缘政治问题已成为主要的突发事件风险,我们对突发事件风险的评估为“低”。虽然2010年中国大陆与台湾政府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两岸紧张局势得到缓解,但南海和东海的主权争端已日益突出。

  评级展望

  中国的评级展望为稳定。2013年4月我们将展望从正面转为稳定,当时改变评级展望的原因依然适用,分别是: 1) 中国的信用基本面仍然符合Aa3的评级,其支持因素包括持续强劲的经济增长、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财政,以及极强大的对外收支状况; 2)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所产生的财政风险和相对较快的信贷增长持续影响中央政府的信用状况,并导致评级上调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3)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具有正面信用影响的结构改革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全面实施,因此展望期内不会显著改善中国的信用状况。

  评级可能上调的信用触发因素

  下列因素可能会触发正面评级行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与社会结构性改革得到推进;有进一步的迹象表明系统性杠杆率的上升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潜力,亦不会影响金融业稳定性;地方政府表外或有负债不会显著影响中央政府极强的财政实力,关于这一点的透明度及确定性提高。

  评级可能下调的信用触发因素

  若发生以下情况,则评级可能会承受下调的压力:金融系统去杠杆化的无序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程度远高于预期;大量或有负债成为事实上负债从而引发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或对经济体系具有不利影响的社会动荡增加。

  近期发展

  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活动小幅转弱。经季节性调整后,实际GDP增速为1.5%,低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1.9%。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3%,与第三季度持平。2014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7.4%,符合政府“7.5%左右”的增长目标。

  但是,第四季度出口增长强劲,然而同比增长率从第三季度的13.0%降至8.6%。各类产品与市场的出口情况均普遍转强,这可能出于多种原因,包括全球需求趋稳、以及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等。但是,出口增长的强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高估,因为企业为了受益于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的升值及绕开资本管制而高报出口(over-invoicing)。

  供给面活动有所转弱。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12月份的50.1%和7月份51.7%的近期高点小幅降至49.8%,是2012年9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0.0%。汇丰制造业PMI从12月份的49.6%微升至49.7%,连续第二个月低于50.0%。中国制造业PMI更密切反映大型国有企业的表现,而汇丰制造业PMI则侧重于中小民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高于50.0%表示制造业整体活动处于扩张状态。

  鉴于新增就业依然稳健,中国政府可能容忍GDP增长的放缓,而不会采取特殊的刺激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新增城镇就业1322万人,超过政府1000万的全年目标。自2008年GDP增长开始放缓以来,该数据持续超过官方目标。

  中国对外收支状况仍较为强劲。受庞大的贸易顺差推动,2014年经常账户盈余从2013年的1204亿美元大幅升至2138亿美元。尽管季度经常账户盈余较高,但12月央行[微博]外汇储备降至3.84万亿美元,较6月份水平低0.15万亿美元。这显然归因于美元兑其它储备货币走强所产生的重估效应。尽管如此,2014年外汇储备小幅增长。

  信贷增长持续超过名义GDP增速,2014年名义GDP增速为8.2%。12月份银行人民币与外币贷款同比增长13.3%,略低于2013年的13.9%。此外,据我们测算,社会融资总量(其中也包括影子银行信贷)同比增长率从6月份的16.5%降至11月份的14.1%后,12月回升至14.3%。由于其增速已经超过名义GDP增长,2014年底社会融资总量占GDP的比例从2013年底的195%左右升至206%左右。

  海南省成为2013年6月国家审计署发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与或有负债数据以来首个披露最新债务数据的省份。截至2014年12月,海南省政府性债务余额增长21.8%至人民币1719亿元,占该省GDP的比率为49.1%。但是,海南省表示,财政部正在对其上报的债务数据进行复查,最终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可能会进行调整。财政部已质疑一些地方政府是否不恰当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等预算外负债承担财政责任。这些负债可能不符合财政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严格的清理甄别统计口径。

  尽管自2008年底以来信贷强劲增长,但通胀压力依然得到遏制。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降至0.8%,低于2014年12月的1.5%,为2009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升至4.3%,是连续第35个月同比下降,亦是2009年10月以来PPI的最大降幅,反映了工业产能过剩的持续影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