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13张罚单背后的远虑与近忧 收入下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7 20:26:59  阅读:9492+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李玲玉

  一下被银监会甩出13张罚单,这个在平日中都格外引人注目的事情,更因为撞在银监会“大刀阔斧”严查金融机构乱象的时点上,而被推到风口浪尖。被罚的,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四大资管公司早前就因在收购不良资产时垄断价格被质疑,中国信达更被指过多地涉猎投资领域。另一方面,作为核心业务的不良资产经营,却在去年出现了收入滑坡。随着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加入,中国信达等传统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将面临挑战。

  13张罚单

  4月10日,银监会公布了25项行政处罚信息,其中13项都是对中国信达及其分公司、个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违规事由包括违规收购个人贷款、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收购不良资产未按规定通知债务人、为同业投资行为违规提供隐性担保、分公司存在管理不尽职导致风险发生、收购虚构债权等,总计罚款380万元。

  对此,中国信达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些罚单都是2015年银监会检查时开出的,因为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近期才公开,且公司在2016年已经提出了相应整改措施。

  但罚单仍透视出信达在近年来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为处理四家国有银行坏账,四大资管公司应运而生。按照最初规划,四大资管公司在完成使命后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但命运的轨迹发生了变化,四家公司从2007年开始相继启动了商业化运作。据中国信达官网介绍,集团在2010年6月完成股改,2012年4月引进战略投资者,2013年12月登陆港交所。这也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式金融奇迹”。

  股改后的这些年,在保持不良资产经营作为核心板块的同时,中国信达的“盘子”也越做越大。据该集团上月末披露的2016年年报显示,中国信达在内地和香港已拥有9家从事资产管理和金融服务业务的平台子公司,包括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信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信达(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和中润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信达几乎要实现金融牌照“大满贯”,转变成为综合性的资产管理公司,不过这也意味着风险的增加以及要面临的来自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的挑战。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收购这么多金融机构,应该说对管理层和公司经营发展战略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管理层要对各个领域进行熟悉,能不能适应还要看公司转变机制的过程。

  “从业务层面来看,很多资管公司都不满足于只做银行资产,也是扩大到信托、证券、期货等领域,且由原来的政策性收购,慢慢变成一种商业性往来。这对公司管理层的经验、人员安排、业务风控等也都是考验。”刘澄说道。

  频造“地王”

  尽管中国信达在金融领域已经有了较快的扩张,但它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一位熟悉四大资管公司的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四家公司中,中国信达涉猎的其他领域较多,其中就包括房地产业务。

  中国信达也在2016年年报中介绍,集团旗下的信达投资及其部分子公司是集团主要的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平台,“其中,信达地产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是本集团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平台。2015年和2016年,房地产开发业务分别实现房地产销售收入人民币75.6亿元和人民币109.2亿元”。

  这个信达地产在过去两年中因几次大动作在业界扬名。从2015年开始,信达地产携天量资金高调入局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以高溢价率地价横扫其他房企,将多块“地王”收入囊中。从分布城市来看,这六块“地王”均位于一二线城市,包括合肥滨湖、上海新江湾城、深圳坪山、杭州南星、杭州滨江和上海宝山,均为该时期房地产市场上涨较快的热门城市。

  信达地产出手十分阔绰,以拿下上海宝山某块地的价格为例,溢价率高达惊人的303%,背后的支持者则指向母公司中国信达。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业内,信达地产“公开炒地”已经出了名。信达地产借助母公司的品牌和资源,通过参与设立基金进行股、债权投资或吸引合作对象,其中不少基金的优先级认购人都是中国信达。

  在中国信达的年报中也提及,截至2016年12月31日,信达集团已合计发起设立137只由本集团的子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或管理人)并管理第三方资金的私募基金。“搞来搞去其实都在一条产业链上,幕后终极布控者就是中国信达。子公司间也相互炒作,有配合的空间,使得流入楼市的资金被加出杠杆。”上述知情人士说道。

  中国信达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除了年报中的信息外,没有补充回应。

  “抛弃”拖后腿子公司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信达已经依靠处置不良资产成为了金融巨无霸。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该集团合并总资产达人民币1.1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5%;全年实现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55.1亿元,同比增长10.6%。

  中国信达总裁助理陈延庆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2016年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在全年公开市场推出的超过5000亿元的不良资产中,中国信达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了44%。

  在中国信达的业务中,不良资产经营仍是核心,去年为公司贡献了63.2%的税前净利润,其他的主要业务还包括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不过2016年,中国信达不良资产产生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1%,其中应收款项类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同比减少17.7%至2016年的155.39亿元。

  对于收入的下降,中国信达表示,主要是由于受宏观经济周期及公司主动调整应收款项类不良资产债权资产业务结构和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月均年化收益率由2015年的11.7%下降至2016年的9.9%。此外,去年该类资产的投放相对集中于下半年,全年月均生息资产余额较上年有所降低。

  投资与资产管理业务在2016年表现则相对突出,该板块的税前利润占公司税前利润总额的比例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至27.6%,其中自有资金投资收益达122.6亿元,同比增长65.9%;年末私募基金募集规模达2673亿元,同比增长58.5%。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信达在不断调整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也抛弃了一些“拖后腿”的子公司。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信达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公司完成了南商银行的交割和整合,实现了西安银行股权的成功转让,顺利退出信达财险控股权(转让41%股权)。今年中国信达还大手笔加码幸福人寿。

  北京商报记者在中国信达2016年年报中看到,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中,最大组成部分的基金金额大涨了111.7%,两大原因之一,便是幸福人寿持有的公募基金金额增加;可供出售的债券更是大涨了430.5%,主要就是南商银行持有的债券。

  西安银行和信达财险则不然。资料显示,中国信达在2014年年中就挂牌转让了西安银行的全部股份。西安银行的财报显示,该行从2013年起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率连年攀升,去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还出现大幅下滑。信达财险则是去年末被中国信达转出41%股权的,该公司2010-2012年亏损持续扩大,2013-2015年扭转局面,却在2016年再次陷入亏损。

  中国信达在股权转让一事上称,转让信达财险是为优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资源,也为加快信达财险业务转型,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人,充分发挥信达财险股东资源优势。不过,在金乐函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师廖鹤凯看来,企业剥离一些子公司,可能就是因为子公司业务离主业相差太远,或者资产缩水,不怎么挣钱。

  资管新时代的挑战

  对于中国信达经营不良资产业务产生的收入出现下降这一问题,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当前的市场情况有关。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就曾指出,由于四大资管公司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因此也掌握着定价的权力。比如一笔坏账可以卖40元,但对方只以20元来回收,造成了银行只能贱卖不良资产。

  廖鹤凯进一步介绍,因为不良资产属于非标准化资产,不是实际操作人,不知道处置的难度在哪儿,所以只要卖出方自身处理不了,资管公司说处置难度大,就可以用低折扣收,可以说3折也可以说4折,这其中的操作空间就很大了。加上一些国企一旦出现“烂尾”,总会想办法把账平了,因此资管公司可做的生意很多。

  不过,随着近年来地方资管公司不断扩容,不良贷款处置这门生意的盈利空间会变得更加合理。廖鹤凯表示,市场化之后信息更为透明,虽然这种情况还会存在,但定价会相对合理些。

  据了解,目前获得批复的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已有60多家,其中33家开业运作,并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市场份额上来看,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除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涌现,还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也都纷纷进入到资产管理市场。

  对于中国信达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说,不良资产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各地已有一定的业务份额。业内人士表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多为地方国资设立,具有地域优势,先天与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关系密切,本土化是其显著的优势。

  此外,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资产快速增加的同时,银行的处置方式也不断创新。债转股启动后,中行、农行、工行、建行等也纷纷宣布即将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加上银行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实力都大大增强,本身对不良的处置和消化能力也在加强,实质性对外转让的不良资产占比并不高。因此,未来资产管理公司也将面临转型挑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认为,有资格从事资管业务的机构更多了,资管业务的市场化程度也提高了,竞争加剧是个必然趋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由于市场发展的程度不一样,市场的微观结构、集中度、竞争性等也都有所不同,就资产管理市场来讲的话,本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就有竞争,如果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加入进来,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但目前来看影响有限。北京商报记者崔启斌程维妙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