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疑从中国撤资 怡和大举北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7 17:33:49  阅读:9165+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张曼玉

  有关亚洲首富李嘉诚(Li Ka-shing)的两周报道要点是这样的:他控股的公司宣布,可能斥资50亿美元进军飞机租赁业务,并且控股一家22亿美元的澳大利亚天然气分销商。然而,李嘉诚再度被指抛售房地产,借此从中国内地和香港撤资。

  李嘉诚的一言一行受到香港、往往还有全球媒体的。这与香港规模相仿的另一个商业帝国怡和集团(Jardine Matheson)形成鲜明对比。最近,怡和集团旗下零售子公司牛奶国际(Dairy Farm)斥资9.25亿美元入股中国一家超市连锁店。这是几十年来该集团对中国内地最大的单笔投资。然而,几乎没人对此发表评论。

  将这两家商业帝国的不同经营方向做一番比对看起来简单得很。它们共同的血统只会增加趣味——李嘉诚曾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试图收购怡和。他是香港现在成功的象征,而怡和代表着香港往日的殖民时代。

  把牛奶国际的交易和今年早些时候入股一家中国汽车经销商的交易放在一起看,怡和的举措可以被视为大举北上,而李嘉诚的资产处置举措看起来像是“从中国撤资,转投其他地区资产”的信号。

  但是,看待亚洲股权结构复杂的企业帝国(包括这两家集团)的更好方式是,不要把它们看作企业,而是看作庞大的长线家族投资基金,尽管它们没有能力轻易抛售股票。从这个角度看,它们的思路既是创造财富,也是财富保值,这意味着它们会对冲自己的押注。

  就投资而言,李嘉诚将会一直“看多”香港,因为他已经嵌入香港的方方面面,即便想要完全退出也做不到。他能做的是再平衡,在其他地区收购资产以对冲在大中华区的押注——他似乎正在这么做。李嘉诚最近筹集的资金除了房地产销售所得外,还包括分拆香港电灯有限公司(Hong Kong Electric,简称港灯)获得的30亿美元,以及将屈臣氏(Watsons)四分之一股权出售给新加坡淡马锡(Temasek)获得的57亿美元。港灯是香港两大电力公司之一,而屈臣氏是快速发展的以亚洲为主的药店和超市集团。与此同时,怡和集团过去10年在拓展东南亚业务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控制着阿斯特拉国际集团(Astra International)。按市值计算,阿斯特拉国际集团是印尼最大的公司,经营范围从金融服务到汽车制造和IT基础设施。牛奶国际一直在印尼、越南、柬埔寨和菲律宾扩张。

  李嘉诚在其他国家投资并非什么新鲜事。怡和集团在中国的投资也一样。李嘉诚的持股已经包括从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到欧洲的移动电信网络、港口和药店等。

  怡和集团长期活跃于中国。香港置地(Hongkong Land)从重庆到北京的项目正在建设中。牛奶国际一直在华南扩张7-Eleven便利店,同时文华东方(Mandarin Oriental)去年在上海和广州开设了连锁酒店。还有4家酒店正在开发中。总体而言,怡和的两家控股公司——这是主要为防止李嘉诚收购而设计的结构——大约40%的利润来自大中华区,尽管其内地资产与长期持有的香港资产很难划分。怡和是香港房地产价格高得令人瞠目结舌的中央商务区最大的业主,同时其超市和药店和李嘉诚的公司构成了利润丰厚的双头垄断局面。

  两家集团公司在风格上有所不同,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媒体对它们报道的不同。李嘉诚是一个类似于私人股本的资产交易者,同时在潜在交易方面人脉最佳。这很容易上头条新闻。与此同时,怡和是一个资产收集者。

  Dealogic的数据显示,过去20多年,怡和收购并出售了244家企业和价值260亿美元的股份。李嘉诚的企业做了400宗交易,处理了1730亿美元的资产。

  怡和有意避开媒体。该集团深谙“大隐隐于市”之道,它在百慕大注册,股票在伦敦挂牌,但在新加坡交易,而业务运营以香港为大本营。

  李嘉诚在香港从未低调过——因投资手腕高超而被称为“超人”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指望低调。持续不断地撮合交易将使他继续吸引媒体,正如怡和的举动将会躲过媒体一样。

  但无论是吸引还是避免媒体,他们的最新举措都给我们上了客观的一堂课,表明有必要观察整个帝国,而不仅仅是最新的交易。

  本文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亚洲金融记者

  (来源:FT中文网 译:邹策)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