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中国对外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为最高层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7 00:03:25  阅读:6927+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潘辰

  陈晓晨

  “战略协作”在中国对外的伙伴关系中独一无二。战略协作指的是不仅两国之间有普通合作,还涉及军事等核心领域的合作,而且还在国际事务上协调立场,共进退。这是中国对外所有伙伴关系中的最高层级

  17日和20日,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到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相继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在外交领域也颇为积极主动,与不少国家的外交关系升级,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各种“伙伴关系”。那么,究竟何为伙伴关系?中国在世界上有多少“伙伴”?这些关系间又有什么不同?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了外交部文件,逐一核查中国与这些伙伴关系国的联合声明、宣言或领导人正式谈话等资料,确定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伙伴关系的最新定位和关系确立的时间。

  记者发现,伙伴不同于同盟。同盟的合作成员间一般签署具有国际法意义条约,要承担约束力强的责任,并针对某些目标而合作。而“伙伴关系”一般不签署任何条约,彼此不受结盟条约和义务约束。中国与他国的伙伴关系一般以双方元首联合声明为标志确立。

  当然,名称不同表明合作领域和点不同。简单地说,“全面”或“全方位”指的是合作领域多、范围广;“战略”指的是在双边或多边国际事务中,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交集,关系重要,领域高端;“合作”指的是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其中不加战略修饰语的合作多指经济合作;“友好”指的是政治关系良好。这些词汇的排列组合构成不同侧重点,形容强调点不同的伙伴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伙伴关系的名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但也存在名实不符的情况。一些国家,例如某东南亚国家,顶着“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的名号,两国关系最近却陷入低谷。而另一些国家,例如某中东国家,因为是美国盟国,因而与中国没有伙伴关系的名称,但是两国的合作关系却非常良好。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2011)

  “战略协作”在中国对外的伙伴关系中独一无二。战略协作指的是不仅两国之间有普通合作,还涉及军事等核心领域的合作,而且还在国际事务上协调立场,共进退。这是中国对外所有伙伴关系中的最高层级。

  1996年,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和外国建立的第一个伙伴关系。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当时俄方非常想和中国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中方也认为,单纯的“睦邻友好关系”已经不能涵盖中俄关系的深度了。因此,两国一致决定提升两国关系的定位,在深度上,“战略协作”比“睦邻友好”更深,而“伙伴关系”指的是并非盟友但比普通关系更友好的关系。

  2011年,中俄两国一致同意在伙伴关系限定词前加冠“全面”二字,以示合作领域多样。

  更加紧密的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巴基斯坦(2005)——“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巴基斯坦的伙伴关系被称为“全天候”,指的是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无论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如何变化,中巴之间的友谊不变。巴基斯坦被一些中国人称为“巴铁”,而中巴关系被一些巴基斯坦人称为“流着奶与蜜的友谊”。因此,冠以“更加紧密的”修饰词,宣示两国关系非同一般。

  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越南(2008)、老挝(2009)、柬埔寨(2010)、缅甸(2011)、泰国(2012)

  这些都是中国的周边国家、东南亚国家,且都是中南半岛国家。这并非巧合。这些国家有4个是中国的邻国,泰国也是中国的近邻,因此在安全领域、外交领域有很深的交集。同时,这些国家也都和中国展开了很深的经贸合作。因此,中国和这些中南半岛国家既在政治、外交等高端领域,又在经济等非核心领域进行全面合作,故称“全面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印度(2005)、韩国(2008)、土耳其(2010)、阿富汗(2012)、斯里兰卡(2013)

  这些国家都属于中国的“大周边”国家。其中,印度、韩国和阿富汗是中国的邻国,土耳其、斯里兰卡都在中国“大周边”辐射范围内,现在也都纳入了“一带一路”范畴。

  与上一级相比,本级少了“全面”二字,主要是指战略合作的领域不那么广。比如,阿富汗虽然与中国接壤,但自身仍然在战乱泥潭中难以自拔,安全形势堪忧,两国的伙伴关系主要是安全、战略领域的合作,经贸投资合作显得少了些。而有些国家,如印度,与中国还存在边境问题,因而战略合作的领域难以“全面”。而斯里兰卡虽然与中国关系友好,但是自身国力不强,难以与中国展开全面的战略合作。这些都使得冠名前没有“全面”二字。但总体来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相当高的定位。

  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德国(2014)

  “全方位”是形容伙伴关系的一个新名词,从今年才开始正式出现在中国的对外文件里。这指的是比“全面”还要全面的关系与合作领域。中国驻德国公使李晓驷告诉本报记者,“全方位”指的是多维的、立体的,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中德之间还有外交、人民交流等领域的伙伴关系。例如,从去年4月到现在,两国之间有四次高层互访,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中国的了解很多。

  与上面4个级别相比,本级少了“合作”二字,说明两国关系虽然是全方位的,但并非在所有领域全都是合作的。事实上,两国关系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例如,李晓驷告诉本报记者,以他在德国的生活经历为例,他明显感知,德国的公众舆论对华认知是偏负面的,中德两国也仍然存在各种分歧。但是,无论分歧如何,两国对对方都非常重视。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欧盟(2003)

  英国(2004)、法国(2004)、意大利(2004)、西班牙(2005)、葡萄牙(2005)、哈萨克斯坦(2005)、希腊(2006)、丹麦(2008)、南非(2010)、巴西(2012)、秘鲁(2013)、墨西哥(2013)、马来西亚(2013)、印度尼西亚(2013)、白俄罗斯(2013)、阿尔及利亚(2014)、阿根廷(2014)、委内瑞拉(2014)、澳大利亚(2014)、新西兰(2014)

  没有冠以“合作”二字,暗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并非没有问题。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与中国都在战略问题、政治和外交问题上存在差异。不过,这并不妨碍这些国家具有重要且全面的战略价值。

  在这些国家里,除了上述西方国家外,南非和巴西是两个金砖国家;马来西亚、印尼、哈萨克斯坦是周边国家;白俄罗斯是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和委内瑞拉是重要的资源国,是中国在拉美石油和矿产的主要贸易国和投资目的地国。而且,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交集并非仅在上述领域,是为“全面战略伙伴”。

  战略伙伴关系:

  东盟(2003)、非盟(2004)

  加拿大(2005)、尼日利亚(2006)、塞尔维亚(2009)、安哥拉(2010)、波兰(2011)、爱尔兰(2012)、阿联酋(2012)、智利(2012)、乌兹别克斯坦(2012)、吉尔吉斯斯坦(2013)、塔吉克斯坦(2013)、土库曼斯坦(2013)、乌克兰(2013)、蒙古(2014)、卡塔尔(2014)

  注:中国和爱尔兰称“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强调互惠。

  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有重点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亚四国有3个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均为油气资源国或中国—中亚管道的过境国;尼日利亚、安哥拉、阿联酋、卡塔尔和加拿大均为油气生产大国;智利是矿产资源大国;新晋的蒙古则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对中国的周边稳定具有重要性。

  更加紧密的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孟加拉国(2010)

  前面7个级别都冠以“战略”;后面8个级别都没有“战略”二字,暗示这些国家对中国来说并非政治、安全或特殊战略资源的关键国家。但是,这只是意味着伙伴关系的侧重点从政治移到了经济领域。

  其中,孟加拉国被冠以“更加紧密的”修饰语。与巴基斯坦类似,都指的是中国与该国的关系比其他国家更加紧密。中孟印缅经济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孟加拉国的重要通道。

  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比利时(2014)

  与德国类似,“全方位”指的是中比之间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多维度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其中特别是考虑到比利时作为欧盟总部所在地的特殊地位,因而与中国在外交上有更多交集。

  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罗马尼亚(2004)、保加利亚(2014)

  这两个东欧国家虽然战略性不那么明显,但是与中国的合作是全面的,国家关系是友好的。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埃塞俄比亚(2003)、克罗地亚(2005)、尼泊尔(2009)、坦桑尼亚(2013)、刚果(布)(2013)、荷兰(2014)、东帝汶(2014)

  注:中国和坦桑尼亚为“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强调多领域的经济合作。值得的是去年习近平访问非洲时与坦桑尼亚、刚果(布)建立了这一级别的伙伴关系。

  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匈牙利(2004)、马尔代夫(2014)、塞内加尔(2014)

  虽然友好合作,但并不全面。这三个国家都是小国,合作领域确实有限,但关系是友好的。

  合作伙伴关系:

  斐济(2006)、阿尔巴尼亚(2009)、特立尼达和多巴哥(2013)、安提瓜和巴布达(2013)

  注:中方称斐济为“太平洋岛国地区重要合作伙伴”,称阿尔巴尼亚为“传统合作伙伴”,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达为“加勒比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

  不加冠“友好”,并不说明关系不友好,更多指的是因为这些国家过于袖珍,以至于双方高层访问没那么频繁。以斐济为例,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问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国家元首访问斐济。

  然而,这些国家面积小,重要性不那么强,并不意味着中国对这些国家的不重视。事实上,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希望树立大国与小国合作伙伴关系的典范。

  友好伙伴关系:

  牙买加(2005)

  不加冠“合作”,是因为这个国家过于袖珍,且距离中国过于遥远,因此虽然两国关系友好,但并没有很多实质性的合作,例如双边贸易投资很少。是为“友好伙伴关系”。

  伙伴关系:

  中日韩三国(2008)

  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刚刚爆发之时,且处在中日关系新世纪以来最好时期,相关各方推动东亚一体化的愿望较为强烈,因此达成了中日韩伙伴关系的声明。这种三方伙伴关系可被视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不是伙伴的关系: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美国(2013)

  战略互惠关系:

  日本(2006)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